设置

关灯

地下快车(一) (1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我们的周围是开罗和她所有的沙漠。她喉咙下方有块小小的凹处,我们叫它博斯普鲁斯海峡。我会从她的肩膀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将眼光停在那里徘徊徜徉。”

        “我相信她会嘲笑我这般着迷。”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

        从庇护所出来,沿路都有指引标志。

        她们已经从天然形成的熔岩管道,进入了完全由人工开凿的隧道——正是这些“人工接口”将原本散落于火星地下各处的不同熔岩管道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完整地下网络。精心架设的、密密麻麻的电缆出现在她们头顶。两侧管壁镶嵌着萤火似的指示灯,朦胧地照出前路。

        步行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借”来的那块铭牌再次派上了用场。她们顺着标识穿越曲折甬道,通过安检闸口和刷卡机,见到了废弃已久的地下铁路站台。

        偌大站台空无一人。

        由类似花岗岩的浅灰色石料铺成的地坪光洁如新,日光灯管接连成片,将四周照得犹如白昼般辉煌。站台两侧各铺设了一条轨道,笔直向前延伸,隐入远方黑暗之中。一切都如此熟悉,如同置身于地球大都市里那些崭新、宽阔的地铁大厅。但一抬眼,就能看见那行无比显眼的大字:“火星快车()”。

        这是最早在火星上建设起来的基础工程之一,用以致敬二十一世纪初发射的同名探测器。

        在地外移民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年代,人类曾经拥有一举征服这颗荒凉行星、并与自然伟力相抗衡的野心。而迅速遍布火星地底、如同巨木根系一般蔓延的快车铁路,正像是那个时代气势昂扬、无所畏惧精神的化身。

        但这项了不起的事业,和火星地球化的其他工程一样,进展到半途便告中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