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平原(二)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风在缓慢吹动沙丘,起伏的铁锈色土地向前铺展。太阳系里最伤痕累累、最壮观的赤红。地平线近在咫尺。东南边的奥林匹斯山,比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的海拔还要高两倍,像一团磅礴的阴影。
整体发掘已进行到一半,无人机正忙着给已清理完毕的墓葬拍照。
棺舱里全是未寒的尸骨。但即使再给一百年,它们也难以在这颗贫瘠的星球上腐烂。永不腐烂,死后也保持干燥、洁净、衣冠楚楚。
火星葬礼项目展开的时候,行星际旅行尚未发达。能埋在这儿的,生前至少都是体面人,能支付得起这笔不菲的费用,把自己送到如此遥远的他乡安葬。地球社会金字塔的最上层,容易被鼓动的富人,为了面子追逐潮流风气。当然还有那些真正带着忧愁情思的火星迷。火星对所有人和所有尸体一视同仁。
在这儿挖掘这些年份不久的墓葬,比在地球上做早期时段的考古工作简单,但环境条件恶劣,要对抗随时降临的尘暴和辐射。
考古队一共只有三名成员,一大一小两辆火星车。有巨大货厢容纳所有机器的那辆,自始至终都交给工程师邹陨操纵;轻巧的这辆,由秦终朝和地质学家苏再旦轮流驾驶——他这会儿正在附近进行短期考察,寻找下一个可靠的地点。大体分工也简单:一个用地质学视野推断堆积形态,一个用经验指挥勘探、发掘和记录,一个负责操纵和维修设备。如鱼得水,按部就班。
在邹陨改造出新玩意儿,能精准地调节力度、绕开坚硬物体边缘以后,秦终朝在发掘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一下子少了很多,常常只剩下例行整理和记录的文书工作。
现在她正在填写表格,打算替望舒弄
到考古队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好让它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加入考古队的工作。这是件破例的事,不合规矩,但她能说服普鸣。之前的那些候选人履历,都被收起来压在了箱底。
它的型号成了它的名字,望舒。
望舒坐在她的斜对面,久久没有动弹,像是休眠了。没人说话时,它也保持绝对的安静。在陌生的地方醒来,它并不显得坐立不安,反而出奇沉静、自然而然:像已经待在这儿很久。
秦终朝把一本书递到它的手上,它睁开眼。《火星考古工作手册》,是秦终朝编定的。它把它捧得很小心,翻开看到扉页上的话,试图思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