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12章 顺水推舟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段时间夏浔忙着组建自己的剿倭班底,朱棣这边也下旨令各大船厂加紧赶造海船。好在宋元两朝,海运都十分发达,造海船对各大船厂都不陌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现在各大船厂依据具备,旨意一下,马上可以投入生产。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南直隶的龙江船厂、专门生产海船的快船厂,以及马船厂、黄船厂都在制造用于海洋的战舰和运输舰等各种舰只,福州船厂专门生产大型海洋战舰大福船,广东新会东莞船厂专门生产横江船、乌槽船等中小型海洋战舰,如今也在日夜赶工,每建造完成一艘便交付一艘。

        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和内阁的关照,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是紧锣密鼓,相应的海战武器也在加紧生产,并且加强了火器的配备比例。这副架势,虽非倾国之力,但是朝廷关注和支持的力度较之浙东水师剿倭时可强了十倍不止。

        倭人加诸大明之耻,朱棣是一定要雪的,所以对夏浔不遗余力地支持,可相应的夏浔的责任也就更重了,这样的支持之下,如果再打了败仗,他就真的无法对天下人交待了。不需要有人弹劾,他也得主动上表承担责任。

        君臣二人在谨身殿里,就各种战备情况进行了一番认真地交流,最后朱棣又嘱咐道:“朕对海洋、海船本不甚了然,这段时间,朕对这方面的事情特意进行了一番了解。如果能够消灭倭寇对我沿海之威胁的话,朕以为,以后漕粮北运,可以尽量经由海道。这样,可以减轻河道转运的层层损耗,无论是速度还是动输量,都要远超河运。同时,也可以减轻运河运输的沉重负担,让河道于工商及***,你以为呢?”

        夏浔闻言大喜,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了解有关海洋的事情,以他一个后世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再结合他所掌握的当下的实际情况,他认为,把大明放弃海权的罪责,归咎于儒家思想培养下的文官政府因循守旧不思扩张,那是不公平的,至少它不是主要原因。

        大明放弃海权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大明向海洋扩张的原动力渐渐消失了。

        秦汉以来,儒家成为官方唯一遵崇的学说,天下都是由儒家弟子把持的,他们有放弃过向外扩张吗?当帝王们有扩张领土之功勋时候,儒臣们是为之欢呼鼓舞、大加赞誉呢,还是竭力反对?为什么陆地扩张他们欢迎,海洋扩张他们就不以为然了?

        为什么陆地扩张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就筑起了长城,心满意足了?可有人发现建筑长城的地方内外两重天?为什么长城内侧农耕发达,而长城外侧却是碧草连天?是因为没有人去种植还是因为再往外延伸,当时的气候和农耕条件已经不适宜种植?

        这些古代的政治家们,虽然主观上未必明确地认识到并且以此为行动准则,但是客观上他们就是以此为行动标准的,那就是:利益!

        当扩张带来的好处大于战争成本和占领成本的时候,那就是开疆拓土,就是受到支持和褒扬的。反之,就是穷兵黩武,就要受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的态度,就是下意识地依据这一标准而改变的。当然,这也不是唯一原因,但它才是主要原因。

        甚么开拓足够的生存空间、或者那些看似荒凉的地方其实有无数的矿藏,所以应该不惜一切统统占领,那是没出息的子孙做的白日梦,对时人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个理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