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12章 顺水推舟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第512章顺水推舟

        第二天的朝议中,有关浙东水师丑闻依旧是分别隶属大皇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的两大阵营互相攻讦的主要话题,朱棣虽然不喜欢这件事被有心人利用,把这件令他痛心的丑闻不断地搬出来,可他也没有办法制止。

        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可以对国家大事做出最终的决定,却不能堵住大臣们的嘴巴不许他们说话,或者威逼他们只按照自己想听的话去说,他有这个能力,却不能滥用这个能力,否则对他的统治将产生更大的危害。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今天总算有些言官肯把注意力放到其它方面了,先是有人弹劾巢湖水师久不作战,战阵经验不足,难以担当剿倭重任。接着就有人弹劾福州水师指挥佥事赤忠家门不和、婆媳争吵,据说他的私生活不太检点,曾经包养过男娼,福建本是男风最盛的地方嘛,据说他还曾对远来相投的族支***拒不照料,使其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等等等等……

        这些事看似与他担任剿倭舰队的统帅毫不相干,可那个时代官员的品行、作为,本来就是衡量一个官员是否称职的最重要标准,道德品行低下,别说不能担当剿倭统帅了,连官都不配做。这些理由当然可以用来攻击他。

        且不管这些御使们的弹劾是否捕风捉影,至少这种动向是让朱棣很欣慰的,所以朱棣和颜悦色地接下了奏疏,着令有司进行调查。随即,吴有道、黄真等二十多位御使又纷纷上疏,严厉指责倭寇为患,大明沿海百姓饱受侵略,做为大明皇帝御封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满对倭寇之猖狂有纵容之嫌,就算不是,也是治国无方、剿匪不利。对这样的藩国,我大明不应迁就,应该拒绝与该国重开贸易,以予制裁。

        在文武大臣们纠结于浙东水师案,忙着争风内斗的时候,还有这么多官员着眼全局,其作用当真不亚于源头活水,朱棣又惊又喜。于是在朱棣的有意引导之下,文武百官不得不就这个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日的廷议未就是否制裁***达成一致,不过这个话题已经被人提出来那就好办了,大臣们既然掺活进来了,就得把自己的主张贯彻下去,明日廷议的时候,肯定还会有人就这件事提出自己看法的,这样也就变相地转移了众人对浙东水师丑闻案的关注。

        朱棣龙颜大悦,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对吴有道、黄真等人识大体、重大局的赞赏,当即着解缙大学士调阅两人去年的考评簿子,然后提拔吴有道为副都御使、黄真为佥都御使。

        陈瑛是都御使,都察院台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其下就是副都御使、佥都御使,虽然吴有道这一派御使人数比较少,但是这一提拔,占了都察院的两个要害位置,吴有道一派对陈瑛也就隐隐具备了一些制衡的资本。

        皇帝用这种举动,表达了他对大家过于纠缠浙东水师丑闻案的不满,一些官员便暗暗警醒起来,互相攻讦的势头有些降温的苗头了。

        朝会已罢,朱棣特意留下夏浔,召他谨身殿奏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