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性非性(一)比较乱,因为思想不同,很难整 (2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种思想是道门承继道家思想而来,但是道教又不全然是,因为一些缘故改变了一些。
因为道家讲究修今生,更希望今生就能够修炼得道成仙,而不是寄托去来世,所以道教在这样的理想下便是再一步强调生的崇高,故道曰:死王不敌生鼠。
但是有些道教学派还是比较还原道家本来的思想,既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由“气”组成的,一个人的“气”分散了,会通过天地的生命通道,与其他分散的“气”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团聚体,即是一个新的生命体。
大概意思就是说来世的你已经不是自己完整的生命了,等于是一个新生命,所以等于来世是靠不住,因为你不是你自己了。
这种思想虽然很是接近原始道家思想,但却还是实打实的寄托在今生这个词上,虽认为万物一体,但明里暗里都强调今生重要,生命的崇高性。
还有道教有些学派继承道家“大同”思想,同理在基础上面还是认同宇宙生物都是一体的,但是他们强调不光是生命与宇宙是一体的,而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体的,包括死物。
道经《化书》说:不同物种成份可以互化,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也可以互化。人的生命丧失之后,即魂魄分散之后,不一定会变成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其他动物魂魄的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所以有的土木金石也通人性。
所以此学派认为这个生命体仍然有你的种子成分,它不会自行完全消失,但是他已经不是你,只是融合了你的一小部分“气”。
所以这些道教学派认为每个人生下之后,都不是单传的唯一生命,人类的生命是一个组合的延续体,若想长生,就要像道一样,万物如我,我即万物。
万变不离其宗,道教和道家的世界观都是认为“万物皆一气”,只不过道教却是在生死这个方面强调生高于死,而道家却强调两者一样,都是道!
根据道家原本对待死亡的看法,道教或许有点路走偏了一点,太过于强调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