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天赋 (5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而且他有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由于他自身思虑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他设计方案时,总是习惯和队员一起探讨,商量,逐步丰满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队员也参与议策,群策群力,因此大家对所有计划的细节不仅清楚,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而沈奕就不同了,他更习惯自己先把一切都想好,然后再拿出给给大家看。这样一来哪怕计划本身毛病,但是大家参与过程少,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低,执行上的应变能力就相对较弱。
此外群策群力产生的方案或许不比沈奕自己想到的方案完美,但一定是根据各人能力量身打造的,执行力度就高。而沈奕自己设计的方案,多少在这方面就照顾不足。
比如当初打迪亚波罗,沈奕不让洪浪使用血腥狂热,但是洪浪在执行上就出现问题。
倘若具体战斗计划中,洪浪自己参与设计,他肯定不会把这一条列进去,而是另想他法。
因此完美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最重要。
金刚此时所设计的,就是从他这个角度考虑的,新的三人组作战风格。
洪浪也没闲着,他更多的关注于揣摩谢荣军的一些攻击路数,研究他的战斗节奏。为什么同样的出手频率,谢荣军能够打到敌人,他自己往往就做不到?
才揣摩的过程中,他发现,谢荣军似乎有着非常敏锐的第六感。他往往能在敌人的出手之前,就察觉对手的应变迹象,从而提前做出反应,甚至寻找好攻击线路。
再进一步发掘,洪浪意识到,这其实并不是谢荣军拥有预知的能力,而是在他那磅礴气势下的进攻中,对手的反应往往早就被他所限制。许多时候对手的应变,未必是他们自己想做的变化,而是在谢荣军那种宏大气势的进攻中,逼迫着不得不做出回应,从而被谢荣军牵着鼻子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