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换粮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街上一片荒芜,基本看不到什么绿色的植物,也鲜少听到儿童的嬉闹声。
这两年,年景不好,乡下地方还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里居民只能按照食物供给数目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求生存,山里、田间、地面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化为食物,被人端上了餐桌。
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卫生医疗条件的提高,妇幼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均寿命逐年往上攀升。加上新增人口快速上升,而生产力提高有限,即便政府提出各种方案提高生产产出,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城市过剩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于是,为了安置过剩生产力,也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产出,56年底的时候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其后,全国各地开始组建各种各样的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兼具民兵、屯垦和安排城市失业青年的目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有所缓解,国内经济增长每年都达到5以上。
不料,随着国际外部环境恶化,国内各种□□思想逐渐冒头。各种冲锋战、赶英超美在全国兴起,全国一片斗志盎然。每个人都觉得人力胜天,只要付出劳动,便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一股盲目的乐观,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
可惜,由于求胜求快求强,许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开始走了样。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与邻国关系逐渐恶化加速了这些矛盾,最终使得许多城市与乡村都失去了原来那种蓬勃生机。遇上大面积的干旱后,几个人口大省更是陷入艰苦求生存之中,各项生产大受影响。
看着眼前灰扑扑没有什么闲人走动的街道,想到中华瑰宝即将遭遇不幸,文岚心酸难耐。文岚差点按奈不住自己的冲动,直接飞奔回家,争取利用如意门做些能够改变国家改变民族的大事。
可惜,穿越大神给的金手指不给力,眼前的一切实在太受限。
现在还在最基本的求生存阶段打转,拯救苍生什么的,文岚实在是有心无力。
闲逛了一圈后,文岚漫步往家里走,忽然听到一些声响,好像有人在围墙那头窃窃私语。没能扼制八卦因子发作,文岚悄悄凑了过去,把耳朵贴在墙上,影影绰绰地听得几句闲话。
墙那头,原来是两个街坊大娘在低声交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