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鹏海风波(九) (1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我们北上的路,其实可以分为两段。赵抚名义上仍担着押粮的任务,所&;以从太原出发到大梁边陲的五源镇,我和杨服山都&;跟着运粮的车队,一路晃晃悠悠。这一段行程稍慢,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同行的领队叫张百林,是五源镇派来太原运粮的镇将。而他上面——五源是边陲的军镇,设总管理当地的军事与民政——戍边驻军总管张珏,娶了王设孛的女儿,算是其一脉的嫡系亲信。王设孛在启程前&;,便通过张百林托付了一些事情,对方一路上对我们也十分照顾。

        等到达五源后,赵抚交接完粮草,与我们一道面见了张珏。又一宴席过后,队伍休整一夜,便点八十八人,轻装快马直扑白道川的突厥牙帐。

        这八十八人里,杨服山点了三十八,赵抚则选同行的二十个兵将,再有我带的仆从与奴婢共十四人,以及张珏所&;出的当地镇兵镇将共十六人,仍以陪戎校尉张百林为首。

        从太原道五源,再从五源前&;往突厥,同行一路,又都&;从军,赵抚与张百林凑在一起格外有话聊。团云军久驻淮安,几乎不过黄河,这种&;内陆纵深的西北战场,赵抚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而张百林生在西北,长在西北边境,与突厥打过不少交道,趁着路上安营扎寨的闲工夫便会说起以往的战事经验。

        “张大哥与突厥干过仗?”

        因需疾驰赶路,行李以精简为主,带着日用的东西也紧凑,往往几十个兵将轮流用着五六把&;剃刀,每个黄昏分着时&;间两人一组面对面剃面。而这次难得驻扎在水源边上——虽然只是一条窄小蜿蜒的芦苇小溪——但终究是有水源了,于是一伙人便寻了下游排蹲着。

        张百林临水照镜,捧着好几天没剃的胡渣,一时&;不知从哪里下手,闻一旁赵抚此言,咧嘴一笑:“这当然了,还干过不止一次,白道川和大梁不打,但每年还是会有些小部落不听他们老子的话来犯边,这时&;候可不是得我们出场。”

        “不过说到这就气,他娘的,赵家小郎你南边来的,你是不知道。这些突厥人打起来还挺凶,不仅凶而且还贼贱,一小撮一小撮地来扰,每年都&;要闹几遍,就这样,还偏偏不能和真出兵去讨。”

        张百林话说的糙,却不乏幽默,那&;画面描述出来,直惹得赵抚哈哈大笑。

        只是笑完之后,还是免不了叹息:“将军不战,张大哥可惜了!”

        他与张百林相处近半月,自&;看得出其是良才美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