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2) (5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如今大明进口的棉花主要是产自后世的印度、越南等地的陆地棉,以及少量产自埃及的长绒棉,而亦力把里如今种植的虽然也是陆地棉,但因为地理环境更优越,其质量要高于印度和越南。
加上其产量大距离近,这意味着货源稳定,棉絮白意味着更容易染色,亦力把里和大明的关系也在参考项目之内,而且亦力把里是来抢占市场的,货物的质量把控也更严格,棉絮都经过了预处理,干干净净的,省了布庄不少事。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商人们都会在同等价位上选择亦力把里的棉花啊。
也是靠着这条道路,原本在战争中一度崩溃的西北方经济有了复苏的迹象,冲着这一点,官方也不能不支持啊。
但如果海运这边棉花卖不动的话,这些外来的商人肯定也要有意见,而且贸易无论顺差还是逆差太大的话都会引发风险,这一部分还是得稳一稳。
木白眼睛眨了眨,他扭头问:我们的棉布是不是卖得不错?
是,尤其是金山布,那儿的棉布价格和织锦相差不离了。
那木白想了想,一弹指:令工部改进织布纺纱之法,谁能想出更优的法子,赏百金。
如何提高对棉花的需求?很简单,让制造工艺改进升级。只要工艺升级了,对于原材料的需求自然会提高。
毕竟勤劳的华夏人绝不会做出让机械空放之类的事,这个民族天然的忧患意识让他们热爱和欢迎每一次变革和进步。
啊对了,让他们也想办法改进一下动力来源,看能不能使用脚踏式样的。木白回忆了下自己在现代看到过的一些机械,补充了一句:也可以试着发展下旁的领域,不用盯着纺纱,如果有什么能从手持式改成脚踏式的,都给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