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9) (4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因为在肚子前面炸开了还有甲胄保护,在脸边上炸开了小命都保不住啊。
是的,如今的火铳就是这样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武器,虽然动静大震慑能力强效果也很好,但必须考虑到它的损耗以及冷却时间,否则自己人反而会被优先干掉,这一切都是由于如今的火铳材料之故。
大明的火铳主要以铁铸成,其实早期是以延展性更好的铜来制作的,但在洪武帝在洪武十三年下令全军火器覆盖要达到驻军的一成之后,原材料就不得不由昂贵又稀少的铜改为了便宜又多的铁。
铁制品比起铜有它的优越性在,譬如造价便宜材料易得,譬如硬度更高,使用寿命比起铜材料更长,也譬如燃点更高能耐火药炙烤。
但某种意义来说,正因为它的这些优点,铁质火铳比起铜制也更容易炸膛。
硬度更高就意味着打磨上难度提高了,而枪管不同于普通铁管,在火药发射时冲击力巨大,但凡有一点粗细不均匀的地方就很容易成为整根枪的爆点。
铁的燃点极高,以寻常的燃料很难达到使它溶化的温度,大明如今的熔铁之法依然是添加各种助燃剂以降低其燃点。
而大明的铁矿众多却质量不一,在本身就已经有杂质的情况下,又用这种方法煅烧,出来的成品如何就全看运气了。
铜制品虽然有诸多的缺点,也同样容易炸膛,但因为它的燃点较低,铜铸技术也足够发达,加上还有比其硬度更高的铁制品可以用来打磨,所以铜火铳的成品质量反而更高。
而且铜的延展性更高,所以当其温度达到极限时铳身会微微隆起,有经验的火铳手就知道必须要停止射击了,虽然比起铁制品它的寿命和精准度更低,但对于兵士的保障要高得多。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有点,但在原材料上,中西方最后都选择走向了相同的道路他们都选择了铁器为原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