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95) (4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你瞎说什么?朱汪洋怒目而视对上木白飘过来的眼神后他一惊,感觉自己的全身方才被招呼过的地方都在发痛,气势顿时弱了一大截。

        片刻后,许是觉得这次栽得不甘心,就见他居然呜呜哭了起来:都是那小崽子的错,我就不该好心将他收留下来,还认他做了干儿子。就他那克父克母的命格,我当时怎么就动了怜悯心呢?老天爷啊,我难得做出了一次好心,怎么叫没给我个好报呢!

        木白听了之后有些忍不住了,这酸话听得他手一抖,硬是将方才扶着的木桌子给掰断了,小少年随手丢开被他掰碎的木料,扭头挑眉不可思议道:你这也能算好心?

        你所谓的好心就是把人正常孩子教成了小偷?那你还是放过人家小孩吧,按《大明律》规定,鳏寡孤独者皆可入养济院得到抚养,哪里需要你来的假善心。

        养济院就相当于现代的综合性社会救济中心,老弱病幼均可在此受到救助。

        这种社会救助自唐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但唯有大明将养济院的设置、责任划分、待遇写入了法律之中,因此,历朝历代之中唯有大明朝的救助措施落实最彻底。

        居住在养济院中的人们都有定额的饭食供应,到了冬天还有足额的柴火取暖,如果病了给配药,死亡了还给提供棺材和葬身之地,可以说一个人大部分的活所需都能在此得到满足。

        加上大明的开国皇帝知晓民众疾苦,对官员作风也知之甚详,朱元璋在发放福利的同时也建设了完备的督查机构。

        他此前屡次派人下乡暗访,但凡有求救过却被拒绝的困难户,或者是待遇没有满足《大明律》内的住户,地方官员直接先打六十大板。

        在如此高压之下,洪武朝的养济院简直成了各地的疗养院,选址都在山清水秀之地不说,有些富余的州县还能供应住户顿顿吃大米饭,隔三差五也能补充点肉腥。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会给养济院里的住户提供棉衣和布鞋,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全国大部分的人都在穿草鞋,布鞋这东西起码得是家中有些资产人的待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