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8) (3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是哦!还有人头税,在场众人是真的忘记了这笔税赋,毕竟对于在这儿的大部分人来说,人头税的金额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普通民众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金额。
大明的税赋科条并不多,毕竟上自皇帝下及大部分管理层都曾经是被剥削的一员,对于北元复杂多变、随意增加的赋税项目可谓深恶痛绝。
因此,在建国后洪武帝取中唐时期的两税法与元朝的税赋加以掺杂,形成了如今大明简洁的税务机制。
简单地说,寻常百姓需要缴纳的赋税项目就是两个,一个田税,一个人头税人多地少,缴纳人头税,地多人少,则缴纳田税,商人则是缴纳全部财产的三成为税赋。
比起定额十取一的固定田税,人头税相对比较动态。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一直到闭眼死去,这一生中他的赋税额会有三次变动,没有产出的年少时赋税额最低,青壮时达到巅峰,年老时则会有所减免,若是到了高寿之年,国家还会额外给予补贴。
虽然税赋会随着人的年龄以及生产能力有相应调整,但对于寻常家庭而言,孩子从出生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任何生产能力的,这意味着每个地少人多的家庭势必要在孩子成长起来之前担负这笔额外的支出。这是生养孩子的隐性成本。
而如今,本地的人们不愿意生养孩子便是顾忌着人头税,怕诞下孩子会增加他们的税负。
但这不应该啊。可我朝人头税已是前所未有的低廉,还能以役抵扣,不至成为民众负担吧?朱标对此有些不能理解,他眉头紧蹙地问道,可是此处有人擅自增税?
起先,我们也以为是因为这个的缘故。然而本地税赋并无问题,会有如此局面只是百姓心中有一笔账他们认为比起生育,雇佣民力更加合算而已。木白摇了摇头,说出了这个在众人看来相当不可思议的答案,本地的劳动力富足,有地的农民可以用相当低廉的价格雇佣无地之人来帮他们种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