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八十六章-又一部分真相-推荐 (3 / 10)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王彪之“你当然没有,不要想着去跟林青山比了,人比人比死人,你看他在泊县断案,起手式就先收了三大家族三万两银子,之后他在泊县发各种贷款各种开支实际上都是这三万两银子里出的,从林家庄运一万石粮食和那些农具去泊县,也送了一万两银子回林家庄,林家庄账面上记载的是交易,交易的对象是林青山,这些粮食和农具在林家庄的账目上都算是林青山买的,这种在我们看来就是左手倒右手,还白费了记账的功夫,但是我的人去把账目一翻,交易对象是林青山的条目果然还有。。”,

        谢安“等等。你的人能翻林家庄的账本?”,

        王彪之“之前我还没注意到林家庄的账本还有这种怪事,林家庄的账目体系是这样的,账本有四套,粮库一套,银库一套,宝库一套,工坊原料库一套,工坊原料库就是从外面买矿石,然后支出,虽然有些矿石会直接进工坊,但是也要过账目的,走个流程,很好理解,还有一套是管兵器库的。这些账本都没有放在林府内,而是直接放在了各个库房里,柜子都没锁过,很多小笔收支只需要跟林小青打个招呼,自己就能把收支填上去,只等林小青来自己加减核算总账,宝库和银库的账本相对来说比较保密,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理由去接触,粮库和工坊材料库谁都可以去翻的,比如一个普通的农民,你只要去跟看门的人说想查查昨年他交了多少税粮,随便翻啊”,

        谢安“嗯,想想也对,谁敢去偷林青山的东西”,

        王彪之“不光如此,林家庄人人生活富足,偶尔有缺口也可以在邻居间相互拆借一些,何必去偷林青山的粮呢?虽然林青山这个诡异的举动也很好解释,但是我总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在泊县收了三大家族三万两银子以后,对于三大家族的过往也采取了既往不咎的态度,这不是林青山的风格,但是也能有很多种解释,第一天断完刑事案件以后,县衙的公务人员集体出逃,跑得只剩下我的一个眼线和县衙的师爷,后来逐渐探到师爷当天晚上也去跟林青山认过罪了,他们具体说了什么我不知道,反正看起来对师爷触动很深,师爷把以前贪污的赃款全数拿去交给林青山,林青山还了他一些。林青山没杀了这个师爷,也能说得过去,但还是不符合林青山的风格,那些官差逃跑不知道林青山料到了没有,只有少部分被林青山设在县城外面的暗哨给堵了回来,大部分的人直接远走他乡,林青山也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林青山料到了他们想逃跑,但是故意没有去堵他们,从前后的事其实也可以看出来,过去的事他就没有打算管,或者说暂时没打算管,在这儿,我推测,如果三大家族一开始没送那些银子,林青山有七成以上的可能性把他们全部抄家,泊县的新政开支林青山绝对不会自掏腰包,这钱只能他们来出,泊县的贫穷他们本来也脱不了干系。第二天的民事案件,很多都成了悬案,林青山从来就没去调查过,一直是那个师爷在带着一班捕快在逐一清查。之后就是新政实施,自由迁徙屯田,在我们看来,一个好官,应该尽自己全力为治下百姓造福,但是也没有自掏腰包的这个说法啊,于理不合,马文才的做法在我看来就很标准,不要利息,只收本钱。而林青山要了很高的利息,客观的讲其实也不算高,毕竟期限有那么长。但是林青山他真的缺这点钱吗?如果非要给他找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林青山是林家庄的庄主,他要为林家庄负责,他的钱粮都是林家庄的,他代表林家庄去跟泊县的人做交易,他如果亏了,就对不起林家庄的人,泊县跟林家庄也没什么交情,林青山正常情况下北伐重新开始他就会卸任泊县县令,所以无利息借给泊县钱粮也没法解释,当成生意做的话林青山肯定是要利润的,交易嘛,各求所需,而且这么长时间的贷款免不了会有人赖账,所以利润肯定要高一些才能保证不亏本&;,泊县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基本粮和农具,林青山也没有强买强卖,客观的讲这个交易是公平的。只是林青山兼任着泊县的县令,所以这桩生意看起来有点碍眼,如果林青山只是用一个商人的身份去跟泊县的人做这桩生意,你还会觉得有问题吗?再说他办的那些案子,其中有一个案子在我们看来有一点瑕疵,如今三年过去了,你猜是个什么结果?”,

        谢安“那个案子又有变化了吗?”,

        王彪之“变化很大,首先,那个老汉,林青山给了他十两银子嘛,他后来又花了六两银子娶了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那寡妇四十六岁,大儿子结婚需要一笔钱,二儿子也快了,所以她为了凑两个孩子的彩礼钱,嫁给了这个老汉,一家人生活了一年,家庭没看出任何问题,挺和睦的,那个老汉救了毕家少爷,毕家老爷一共赏了他五十两,他花了四十两娶媳妇,原本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那个小姑娘就样貌而言的话。也就值十六七两的样子,二十五两就顶破天了,所以这个老汉可谓是诚意满满,多付了一倍的价钱,侧面来说他本人肯定也是知道这桩婚姻不合适,虽然老汉诚意十足,但是老夫少妻毕竟不合适,然后这个小姑娘就跟她以前的青梅竹马好上了,客观的来看,是这个小姑娘不厚道,那老汉对她挺好的,光彩礼就花了四十两,大办婚礼再加媒人那一块又花了近三两,娶进门以后又花了不少钱修新房,给她买新衣服,也就是说那老汉五十两基本上都花在这小姑娘身上了,截止到那老汉把奸夫yi

        妇告上公堂,他手里应该没多少钱了,而林青山用十两银子给他买断了媳妇儿,之前我们才说过,这老汉如果要再寻一个老伴,基本上就只能是寡妇,下面子女成家的寡妇他也求不到,他这个年龄过不了几年就是一个负担了,正常人家也不会为了他这几两银子找这么个麻烦进来,他自己也明白,如果他老了,病了,钱花光了,下面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会管他吗,正常娶,很难,那就只能买,买媳妇跟娶媳妇行情又不一样,娶一个媳妇正常情况下也就三两银子以下,买一个媳妇的话,二十五岁以上的不管哪一种,都不值什么钱,下面还有大把的可以选,二十五岁以下的二婚一般是六七两银子,带孩子的又要折点价,黄花大闺女,基本上都是十两银子起步,除非那些长相特别不好的,但是这种的也不会进市场,能进市场的多半都是有点姿色的,像这个案子中的这个小姑娘,有父母,他父母原来也没打算卖女儿,但是卖女儿的多半也是这类人,所以想从这类父母手里买女儿基本上都要十五两以上,你说林青山判案的时候是不是这么考虑的?”,

        谢安“确实高明,他如果银子给得多了,这老汉保不准跑到别的县,再去祸害另一个小姑娘”,

        王彪之“我们再说那个年轻人,被林青山当场判了秋后问斩,但是林青山的秋后问斩是个什么样,我们之前聊过,祝英台说过几天后要把这个年轻人带走,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来带他走,那个小姑娘当天就被祝英台带走了,但是第二天祝英台的脸色有点不太好,基本上没说过话,那个小姑娘也在祝英台的房间里没出来过,后来,我的人翻了那几个被抓回来差役的供词,到那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县衙的差役会当天晚上全部逃走,泊县明面上是没有妓院的,这也是历任县大老爷的政绩之一,每次述职都会写上民风淳朴,无娼妓之行等等等等。但是实际上泊县有妓院,而且就是泊县县衙的女牢,那姑娘被抓进去了一个多月,据那些差役的供词,大多数差役都碰过她,而且因为她比较漂亮,一个月来都是女牢里的头牌,监狱女牢开妓院,我也是从这儿才第一次听说,秦老前辈有一句名言披着一张人皮远远不足以被定义为人,还需要别的判定标准。这句话用在此处,相当精确,林青山可能是从那个小姑娘身上看出了什么,所以才想着先留在身边想想别的解决办法,事情到这儿,祝英台那边也好理解了,那个小姑娘绝对是要寻死的,那个年轻人,从他的表现来看的话,他应该是知道了女牢里的事,后来衙门缺人,这个年轻人也当上了捕快,林青山的常规操作,没什么好说的,那个小姑娘是被祝英台带走了,几个月后,那时候林青山在南宁还没回来,祝英台带着那个小姑娘到泊县来找那个年轻人,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说的,这个小姑娘在跟祝英台回泽县的路上投了河,没死,又给救起来了,林青山回到泊县之后的第二天,另一个判秋后问斩在一处穷乡僻壤帮助村民屯田的人,也就是商贩杀害同伙那个案子的被告回到县城,告那个年轻人,说是他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那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想抢他们俩的钱财,双方随即动了手,然后这个年轻人就把另一个商贩打死了,最后那个年轻人抢了钱跑了,他把另一个商贩埋了,怕另一名商贩的家人诬告他杀人私吞货款,所以回乡之后就没有提起这件事,林青山在那个商贩说完之后当场把这个少年判明日处斩,这个商贩当场无罪释放,这个商贩回到家乡之后,另一名商贩的家人到县衙喊冤,林青山把一家人全部判了二十年劳役,都派去帮村民们屯田了,那个小姑娘,泊县的师爷去泽县把她收为义女,一年前跟他的一个侄子成了亲,我就问你,高不高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