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风格问题 (1 / 9)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花釉里红玉壶春高约30米,是件难得的大器。
宋毅拿过来之后,首先看的也是里红那条栩栩如生的红龙来,这一来首先就排除了民窑烧制的可能。任谁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因此也只有皇家的官窑才能烧制这样的红龙出来。
青花里红是以氧化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里红色料所绘制的下彩综合式的装饰,
而言,因为它的烧成范围很窄,对温度和气氛要求很严,想要烧成一个很完美、很标准的里红瓷器甚为困难。也只有皇帝设的御窑厂才能不惜工本,反复地烧制,也只有皇帝才能赏玩,民间是烧不起的,更不可能烧制这样的红龙出来。
宋毅着重关注的釉里红的情况,不像元明时候的红色比较黯淡,这件玉壶春里红的颜色鲜艳亮丽,没有色斑和团絮状等最能区别里红的时代特征,也没有明代里红那明显的露、淌等现象,甚至连铜绿都没有。
宋毅也在心底感叹,如果这是件真品的话,那应当是青花里红中的巅峰之作。
从这一点不足以鉴定这件瓷器的年代,宋毅便从其他方面着手,诸如整件瓷器的胎质、青、里红的厚薄等方面来判断。
这其中,宋毅最拿手的便是根据画面的风格来判断它的年代,这对见识过不同年代风格的宋毅来说无疑是最准确的方法。
因为每个时代的风格不一,即便最优秀地画工也没办法做到和前人完全一致。
由于青花里红的工艺异常复杂,也最考验艺术家的功底,颜色画厚了不行,画薄了也不行,不薄不厚也不行。想要让整个釉色活起来,就必须掌握好釉质和火候相结合的功底。
而且制作青花里红瓷器地时候。只有一次机会施展他们地才艺。一旦出错。否则整件瓷器就废了。“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