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学生颍川郭鹏,拜见蔡议郎 (1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蔡邕的心中酸涩不已,蔡夫人心中也颇为感伤。
“夫君,这……”
“嗯,这是一首五言诗,句句皆是五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通顺,表达也十分明确,言简意赅,只是这分明是写兵役繁重之苦,郭鹏年不过十二,怎么能写出这样的五言诗?”
蔡邕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首五言诗,越看越是酸涩,越看越是觉得心痛,有种莫名的酸楚,蔡夫人比较富有同情心,多读了几遍,眼眶就湿润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蔡邕反反复复的诵读这几句,仿佛能从这几句诗句当中读出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普遍的悲情。
十五岁从军出征,八十岁才能回家,回家一看,家人都死了,这是何等的凄楚?
此等凄楚是一个十二岁的小郎能写出来的?
这必然是经历了凉州羌乱的人感同身受才能写出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